昨天(5月4日)在青芝坞吃饭,坐在3楼的阳台,看着外面明晃晃的太阳把树叶晒得怏怏的,尽管穿着夏日的薄裙,却发现依然热得想往荫处躲……一阵风吹过来,闻到一种温温的、熟悉的、清新的泥土味,这似乎是——入夏的味道。
今天是24气节中的“立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意味着即将告别春天,夏天马上就要开始了。
杭州的夏天真的要开始了吗?
“入夏须连续5天平均气温达到22℃以上。”气象台专家说。
“入夏”比赛
杭州和北京谁跑得更快?
看一下气象主播宋英杰的微博,发现说的正是这几天北京的酷热:
“双休日,在高压脊的免费覆盖之下,北方天气被调至烘焙模式,燥热感渐增。赶脚(感觉)那高压脊也不是完完全全的等值线,是有一定身份的高压脊,还可能是挂着新牌的豪华高压脊……”
近日,北方气温大幅度地爬升,北京昨天最高气温达到28℃,今天预报温度更高达30℃……平均气温也将逼近或超过22℃。北京的入夏之旅正在展开,专家说,北京5月中旬甚至上旬入夏,似乎已成定局。
查了一下,这几年杭州入夏的时间不太一致,前年5月17日就入夏了,而去年拖到了6月6日。最近60年来,入夏最早一年是2009年5月5日,最晚是1969年6月11日。
以下是杭州近10年来的入夏时间:
2012年6月6日前后
2011年5月17日前后
2010年5月24日前后
2009年5月5日前后
2008年5月16日前后
2007年5月17日前后
2006年5月20日前后
2005年5月29日前后
2004年5月18日前后
2003年5月29日前后
可推算出,杭州平均入夏时间一般在5月26日左右。但是今年是否会提前入夏,得看看近段时间的平均温度。
今年4月以来,杭州平均气温16.8℃,最高气温33℃(4月15日),不但成为今年气温最高值,同时创下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4月上半月的最高纪录。
近日,杭州的气温也在节节攀升,好几天处于22℃的临界点。
气象台专家说,入夏不是说来就来的,它是气温节节升高后慢慢到来的。杭州是否会在5月上中旬入夏,得看看未来几日的天气情况。
未来一周杭州多阵雨
入夏可能在下周六以后
经过几天的阳光明媚,今天起,杭州的云量会增多,明天偶有阵雨,7-10日都是阵雨天气,其中10日雨量会相对明显些,11日后天气好转,气温上升,会感觉较热。
5日(周日):多云转阴,15-25℃,东风2-3级;
6日(周一):阴转阵雨,16-24℃,东风2-3级;
7日(周二):阵雨,17-23℃,东南风2-3级;
8日(周三):阵雨,18-23℃,东南风2-3级;
9日(周四):阵雨,18-24℃,东南风2-3级;
10日(周五):阵雨,17-22℃,东北风2-3级;
11日(周六):阴转多云,14-21℃,东北风2-3级。
气象台专家说,如果11日后气温保持稳定,那么杭州今年“入夏”很有可能在11日后。“如果11日后气温又有大的变化的话,那可能要等到5月下旬了。”
-气象知识库什么是立夏?什么是入夏?
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的开始。
但是在气候学上,季节变化是一个持续好几天的过程,用具体某一天作为分界点并不科学,所以“入夏”是指春季过后,当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上升到22℃以上的这一时段(记者注:说到日平均气温,很多人以为是日最高温加上日最低温除以2,其实不是这样的。日平均气温计算方法是取当日的2时、8时、14时、20时四个气温取平均值,得出的结果才是日平均气温)。
夏天开始最早的是海南岛,像海口,通常在3月21日还处在春分节气的时候夏天就早早到来了。立夏入夏的,主要是江西、福建、湖南这些地区,通常五一节过后就会陆续进入夏天。到5月底,杭州也加入夏天的行列,包括北京在内,一般是在六一节前入夏。一个月后的6月底,夏天姗姗来到黑龙江省的中部地区。而再往北去,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的北部,因为天气太凉,就达不到22℃这个入夏的标准。所以,这里也就是夏季脚步的终点。
立夏吃稀食,能消暑养胃
多年不见小黄鱼,
寄客何来樱笋厨。
立夏将离春去也,
几枝蕙草正芳舒。
这是诗人吴藕汀作诗画《立夏》。在江浙一带,人们因大好的明媚春光要过去了,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比送人远去,名为饯春。崔骃在赋里说:“迎夏之首,末春之垂。”
立夏之后,炎热的夏季即将开始。由于夏季出汗多,体内丢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较差,所以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在此介绍几种养生粥。
桂圆粥:桂圆25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许。将桂圆同粳米共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熬煮成粥,调入白糖即成。
杏仁粥:取去皮尖扁杏仁60克,碾碎,同粳米300克加水煮粥服用,有去痰止咳、下气平喘之功效。
冬瓜赤豆粥:冬瓜500克去皮切丁,赤小豆30克。先将赤小豆加水煮沸后放入冬瓜和冰糖适量,同煮成粥。有利小便、消水肿、解热毒、止烦渴之功效。(编辑 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