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皮衣邓金培摄
拍打树皮衣(资料图片)
扒树皮(资料图片)
制作树皮衣(资料图片)
国家旅游地理海南三亚5月26日讯(记者邓金培)服装的功能不外乎遮羞、保暖、表达美。但在自然条件恶劣,科技不发达的几千年前,人类如何利用自然材料来包裹他们身体?他们有着怎样的审美?那时,是否也会有服装设计天才和技巧高超的裁缝……这些关于源头的回溯与猜想似已远远超越了服装本身。在猜想中,有一个与海南有关的故事,它叫树皮衣。
顾名思义,树皮衣是用树皮做成的衣服,让人好奇的是,树皮的坚硬如何转化为衣物的柔软呢?先民又是如何想到的?资料记载,海南黎族树皮衣由黎族先民用楮树等树皮经过繁琐的工序手工制成,用于遮羞、保暖,主要分布在中南部黎族集聚区,包括三亚、五指山、东方等市及琼中、保亭、陵水、乐东、昌江、白沙等县。
从树皮开始的黎人制衣智慧
树皮衣的历史非常悠久,相关文字记录,至少在3000年以前海南岛便出现了树皮衣。其应用大致包含了两个方向,一种是比较纯粹的树皮衣,即将树皮从树上剥下来,经敲打、浸泡、晒干等工序,简单缝制成可遮羞的树皮布;还有一种是取树皮里层,经过一整套制作树皮布的工序后,取其纤维纺成线,织衣服或被子。
后一种技艺很容易让人想到织锦技术,二者整体步骤的相似似乎说明了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海南树皮衣的传承地之一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当地人有一种说法,树皮布开启了吉贝的制作智慧,它使黎族的棉纺织技术一直领先于中原汉族。
在棉纺织技术渐渐主导服饰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树皮原料丰富易采集,制作过程简单便利经济实惠,成品耐用,树皮布技术在相当长时间内并未退隐,依然完好保存于黎族地区。一位民俗文化学者告诉记者,直到明代,海南沿海地区才停止使用树皮布,到了清代,中部山区渐渐停止制造,今天,只有一些偏远黎村仅存少数老人会制作树皮布。
变危险为防护的生存艺术
三亚市民宗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为止,三亚没有发现树皮衣的传承人。记者多方搜寻资料,了解到树皮布的制作过程。在一部央视拍摄的前往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元门乡道顺村寻访树皮布的纪录片里,这门古老手工服饰技艺有了完整展现。不难想象,在跟随镜头寻找古老手工技艺的返祖之旅时,人们对于树皮布诞生过程的惊奇和感叹。
制作树皮布常用的树木是见血封喉树,又称鬼树,汁液剧毒,常被古代人涂在箭头上用于猎杀。为何要用这种有一定危险系数的树来制作衣服?原来,黎族先民大多生活在偏远封闭的山区,毒虫蛇兽随处可见,见血封喉树做出来的衣服可具备一定的防虫作用,加上由树皮制成的衣服经久耐洗,柔软白净。这样,世界上最危险的树木就转化为最好的保卫身体的衣服。这种智慧相当于今天的人们用防弹衣或面具保护自己,只是他们在几千年前便开始运用这种最朴素的生存哲学来保护自己了。
树皮布是如何诞生的?
几千年前,黎族先民从山上把见血封喉树或构树的树皮采剥回来,拍打去掉外皮,留下纤维层,用水浸泡,晒干后制作成织布原料,用这种树皮纤维作原料缝制成衣服、被子、帽子等原始服饰。如今,见血封喉树已作为濒危树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这场重现树皮布制作的过程中,树皮布传承人找到了具有速生能力、长纤维和韧性极强特性的构树来代替见血封喉树作原料。
让我们来一起见证下树皮衣是如何诞生的吧。第一步是扒树皮,根据制作衣服需要的长度切割树皮。早期的黎族先民常使用石拍来拍打树干,通过拍打拉松树皮与树干的结构。如此反复,直至剥下整张树皮,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一步是掌握拍打轻重,为了避免树皮烂掉,只能细心、缓慢地让它整个脱落。当树皮松动后,用刀自上而下,拉出一道口子,取走树皮即可。古时候剥树皮通常在雨季进行,因为雨水让其有机会长出新芽,即使主干枯死,幼苗仍可以在五六年之后长成新树。
将树皮压平,削掉疤节,进行二次拍打,使表皮与树皮纤维结构松动,这是拿到原材料之后要进行的步骤——修整。敲打过的树皮需要放在水中浸泡发酵,沤去杂质,使树胶溶于水中,只留下脱过胶的树皮纤维。这些步骤完成以后,还需要将其晒干,控去水分,进行第三次捶打,而且若树皮不平整,还需要去厚补薄,继续将其拍打成片状。这样,一块洁白的树皮布就做好了。接下来就是根据所需要的样式进行缝制的过程。从树皮到衣服的转换到此完成。
目前,这门见证无纺布到有纺布的技艺已名存实亡。
传统技艺呼唤传承
骨针、树皮、棉线、织机、布匹、丝绸……中国古代服装的演进,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这其中,参与时光流转的,不仅是口口相传的技艺,更弥足珍贵的是古人每一次的智慧迸发。一件件不同年代的服饰文物支离破碎地拼接起人们对古人服饰的想象。
在人类服装的历史上,从制作无纺织品,到掌握纺织棉麻技术,经历了漫长过程。但在近半个世纪以来,海南的树皮布及制作工具石拍渐渐消失,少数进入博物馆。许多人并不知道海南黎族人民这一具世界性影响的重大发明。即使在黎族地区,年轻一代也已不知树皮布为何物。今天,树皮布毕竟离人民的生活越来越远,会制作树皮布的传人寥寥无几,这门技艺也因为种种因素名存实亡,它的时代显然已经过去。
2005年,海南省政府公布“海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其中“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成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之一。2006年5月20日,该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亚没有制作树皮衣需要的材料,也缺乏那种技艺,树皮衣的重点保护区域在今天的保亭、白沙一带。”据三亚民宗委工作人员介绍,树皮衣作为一种独特的服饰文化,是海南黎族人的智慧首创,它在人类学及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在于,它证明了人类衣物从无纺布到有纺布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