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民俗博物馆收藏了一件保存尚好的树皮衣和一张树皮被,该馆工作人员介绍说,它们都是近些年从民间收购的,历史不长。由于树皮布为有机物,不易保存,用树皮做成的东西很容易烂掉,对树皮被和树皮衣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其重要。
有人会问,如此回溯往昔是为什么?毕竟,只有在缺衣少食,与大自然抗争的古老年代,人们才会迫于生存,跨越艰辛,用最原始的材料制成衣服。如今时代变迁,科技发达,人类可以轻易用高超的技艺制作出许多漂亮的服装,时代在往前走,追溯这些老古董看起来似乎是在倒退,意义何在?这其中有个关键词,叫传承。
几千年前,先民使用最简陋的工具,把自然的馈赠化作遮体保暖的衣服,蕴含其中的是人们努力适应生存环境以及创作的智慧。今天,人们试着使用原始工具去还原祖先生活,还原制作技艺,了解古代纺织工艺技术,在这个过程里发掘文化印记,这才是真正价值。衣服本身的粗陋简单反而不是重点,如果没人去拾起这些智慧闪光点,没人愿意了解历史,下一代人对过去、当下以及未来都将没有足够的认知,这也无法唤起人们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和珍惜。
沧海桑田,岁月流转,几千年前祖先具体的生活场景很难猜想,但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一定在努力适应自然,他们发挥独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步步迈向更伟大的文明。
相关链接
云南哈尼族树皮衣与非洲巴干达树皮衣
在我国民族地区会制作树皮布的民族不仅限于黎族、海南岛的苗族,云南的傣族、哈尼族、基诺族、克木人、布郎等族也曾经制作和使用树皮布。上世纪曾有学者断言,东南亚蒙古人种诸民族中,树皮布就是他们最古老的服饰材料,后来才逐渐被纺织布料所替代。香港学者邓聪博士对树皮布技术在世界的传播途径作了大胆的猜测:树皮布技术自南中国向南进发,席卷东南亚岛屿后,从海路跨过太平洋岛屿进入中美洲。
除了生活在海岛的黎族人们外,生活在云南南部的哈尼族人穿树皮衣也有约1000年历史,那时候他们白天穿树皮衣遮身,夜间盖树皮被御寒,劳动中还用树皮包盛物品。树皮衣服质地柔软,轻盈透气,一件可穿三到五年,同时还有保健功效,对预防和治疗风湿病有很好的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到19世纪初,用树皮制作衣服的技术已经逐渐消失,几乎已经没有人会做树皮衣了。
为拯救这一濒临绝迹的服饰文化,当地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走村串寨寻找树皮服装原料及加工方法,于1995年恢复制成了第一件树皮衣,此后陆续制成树皮帽、鞋、裙、裤、包等11个品种共100余件树皮制品。这里的树皮也取材于当地的剑毒木,即见血封喉树。
除了亚洲版块,世界版图上另一个国度的人们也曾利用树皮制作服饰。对于非洲乌干达南部巴干达王国的巴干达人来说,树皮衣制造也是他们的一项古老工艺。在600多年的时间里,在世袭的首领卡波各兹的领导下,恩冈部落的手艺人为巴干达皇室和其它社会成员制造树皮衣。
手工艺人在湿润的季节里采集木图巴树的内层树皮,然后使用不同类型的木锤敲打,经过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使其纹理柔软舒适并使它呈现出均匀的陶土的颜色。手工艺人在一个开放式的工棚工作,以防止树皮干燥得太快。
其中,男女款式的树皮衣都象宽袍,女式树皮衣的腰间有装饰带。普通树皮衣的颜色是陶土色,国王和酋长的树皮衣被染成白色或黑色,并以不同的方式穿着以显示其地位。这种衣服主要在加冕礼和治疗仪式、葬礼和文化集会上穿着,同时也可做门帘、蚊帐、被褥和储藏袋。
巴干达王国几乎每个村庄制造这一树皮产品的手工作坊都很兴隆。随着19世纪阿拉伯商队引入棉花贸易,树皮衣的生产开始变缓并几近消失,树皮衣似乎只剩下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的功能。尽管这样,在巴干达,树皮衣作为特有的政治和文化传统的象征,仍被高度认可。近些年来,树皮衣的制造在巴干达王国得到特别的鼓励和促进。/三亚晨报